「客家社會與文化」課程綱要與參考書目2010年3月
中、英文課程綱要:
台灣是一個多元文化並存的社會。多元指的是尊重差異,讓各種不同的聲音、看法與價值觀得以展現。而文化一詞則意涵廣泛,包括抱持不同世界觀、操持不同的語言以及擁有不同生活風格等都代表著不同的文化。在各大學的通識教育中,進行多元文化課程的教學相信是十分重要的。本科目以「客家社會與文化」做為通識教育中多元文化課程中的一個嚐試,目的是介紹客家族群的文化內涵,希望讓學生對客家文化能有所了解,討論如何讓各大族群之間,能確實各有其平等的文化發展空間,及如何改善特定族群的相對弱勢的處境,因為唯有如此,才得以使各族群的文化之美,成為台灣社會的資產,而非成為衝突的來源。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ocial justice and multiculturalism the course intends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comprehensions about Hakka culture and society. The course is interdisciplinary in mind. We will first discuss the meanings, values, significance a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multiculturalism. We will also discuss the concept of social justice, especially its relations with multiculturalism. We then will analyze the transformations of cultural policy in Taiwan since 1945. The main body of the course will be the ethnographical description on Hakka culture-its history, languages, literature, diet, arts, fork religion, popular culture, women, social movement and ethnic politics. The course will end with a re-examination of social justice and multiculturalism, as well as the future of multicultural relations in Taiwan.
每週講授主題或進度:
1.課程簡介及多元文化的意義、價值、和理論基礎
2.戰後台灣文化政策的演變
3.客家族群的出現與遷移
4.台灣客家族群的分布與分類
5.客家語概論:學說簡單的客家話(以四縣腔為主)
6.客家文學淺說
7.客家音樂介紹與欣賞
8.台灣客家的飲食文化
9.台灣客家信仰(一):神明、義民爺、三山國王與伯公
10.台灣客家信仰(二):祖宗
11.台灣客家信仰(三):生命禮俗
12.客家社會(一):客家婦女的形象與地位
13.客家社會(二):客家人的生活空間與建築美學
14.客家社會(三):客家農運、工運、與客家社團
15.客家產業:經營理念與企業家的性格
16.台灣客家的族群政治
17.正義理論與多元文化
18.期末總結
主要課本/參考書目
王東(1998),客家學導論,台北市:南天書局有限公司,初版一刷。
丘昌泰、蕭新煌主編(2007),客家族群與在地社會:台灣與全球的經驗,台北市: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主編(1993),台灣客家人新論,台北市:臺原出版社。
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主編(1998),新个客家人,台北市:臺原出版社。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3),2002全球客家文化會議會議實錄,台北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5),2004全國客家行政會議實錄,台北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邱坤玉等撰文;野人文化編著(2007),地圖上找不到的客家桃花源:六堆,台北縣新店市:野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初版。
邱彥貴、吳中杰(2001),台灣客家地圖,台北市:貓頭鷹出版。
房學嘉(1996),客家源流探奧,台北市: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范姜灴欽(2005),台灣客家民間傳說之研究,台北市:文津出社有限公司。
施正鋒(2004),台灣客家族群政治與政策,台中市:財團法人新新台灣文化教育基金會。
黃永達編著(2004),台灣客家讀本,台北市:全威創意媒體股份有限公司,初版。
黃秋芳(1998),台灣客家生活紀事,台北市:臺原出版社。
徐正光主編(民80),徘徊於族群和現實之間:客家社會與文化,台北市:正中書局。
徐正光、彭欽清、羅肇錦主編(民83),客家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策劃主辦,客家雜誌社承辦。
徐正光主編(民89a),第四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論文集:歷史與社會經濟,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徐正光主編(民89b),第四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論文集:宗教、語言與音樂,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徐正光主編(民89c),第四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論文集:聚落、宗族與族群關係,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徐正光等作(民91),臺灣客家族群史-社會篇,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徐正光主編(民96),台灣客家研究概論,台北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台灣客家研究學會合作出版。
梁榮茂等作(民93),臺灣客家族群史-學藝篇,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陳支平(1998),客家源流新論-誰是客家人,台北市:臺原出版社。
陳運棟(1991),台灣的客家禮俗,台北市:臺原出版社。
陳運棟(1992),客家人,台北市:東門出版社,十版。
陳運棟(1998),<五十年來的台灣客家研究>,《臺灣文獻》49:2,頁171-189。
彭啟原(1992),<怒問客從何處來-雲嘉南消失的客家人初探>,《客家雜誌》,22期,頁16-25。
張茂桂等(1993),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台北縣新店市:業強出版社。
張祖基等著(民75),客家舊禮俗,台北市: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張維安(民89),台灣客家族群史-產經篇,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曾彩金總編纂(民90),六堆客家社會文化發展與變遷之研究-宗教禮俗篇,屏東市:財團法人六堆文化教育基金會。
曾喜城(民88),臺灣客家文化研究,台北市:國立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曾逸昌(2004),客家概論,作者自行出版。再增訂版。
楊國鑫(1993),台灣客家,台北市:唐山出版社。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民93),臺灣史,台北市: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一版六刷。
劉佐泉(1991),客家歷史與傳統文化,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劉還月(1999),台灣的客家族群與信仰,台北市:常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劉還月(2000),台灣的客家人,台北市:常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賴澤涵、傅寶玉主編(2005),義民信仰與客家社會,台北市:南天書局有限公司,初版一刷。
鍾肇政主編(1994),客家台灣文學選1,2,台北市:新地文學出版社。
謝重光(2000),海峽兩岸的客家人,台北市: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戴寶村(1998),<大台北地區客家族群史研究>,《客家文化研究通訊》,創刊號,頁34-39。
戴寶村編著(2006),藍布衫 油紙傘---台灣客家歷史文化,台北市:日創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初版一刷。
戴寶村、溫振華(1998),大台北都會圈客家史,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簡炯仁(1997),台灣開發與族群,台北市:前衛出版社。三版。
簡炯仁(2001),屏東平原的開發與族群關係,屏東市:屏東縣文化局。修訂三版。
羅香林(民22,81)客家研究導論,台北市:南天書局。民國22年10月興寧初版發行,民國81年7月台灣一版發行。
蕭新煌、黃世明(民90),臺灣客家族群史-政治篇 (上、下),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其他參考書目
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民82),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市:臺灣書店。
王甫昌(1993),<省籍融合的本質:一個理論與經驗的探討>,收錄在張茂桂等(1993),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台北縣新店市:業強出版社,53-100頁。
王甫昌(2003),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北市: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但昭偉、蘇永明主編(民89),文化、多元文化與教育,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沈六(民82),<多元文化教育的意識型態與理論>,收錄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民82),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市:臺灣書店,47-70頁。
洪泉湖等著(2005),台灣的多元文化,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施正鋒(1998),族群與民族主義-集體認同的政治分析,台北市:前衛出版社。
施正鋒(2002a),<客家族群與國家-多元文化主義的觀點>,《客家公共政策研討會》,行政院客家事務委員會主辦,新竹市:清華大學,2002年6月21日-22日。
施正鋒主編(2002b),各國語言政策-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台北市:前衛出版社。
施正鋒(2004),台灣客家族群政治與政策,台中市:財團法人新新台灣文化教育基金會。
徐正光主編(民80),徘徊於族群和現實之間:客家社會與文化,台北市:正中書局。
張茂桂等(1993),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台北縣新店市:業強出版社。
James A. Banks原著,國立編譯館主譯,李苹綺譯(民87),多元文化教育概述(An Introduction to Multicultural Education),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葛永光(1991),文化多元主義與國家整合:兼論中國認同的形成與挑戰, 台北市:正中書局。
蕭高彥、蘇文流主編(1998),多元文化,台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Goldberg, David Theo(ed.)(1994), Multiculturalism:A Critical Reader, 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Parekh, Bhikhu (2000), Rethinking Multiculturalism:Cultural Diversity and Political Theory, Basingstoke and London:Macmillan Press Ltd.
Taylor, Charles(1994), “The Politics of Recognition,”in Amy Gutman(ed.), Multiculturalism: Examining the Politics of Recogniti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Weinstock, Daniel M. (2002)“Citizenship and Pluralism”, in Robert L. Simon (ed.),
The Blackwell Guide to Social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pp.239-70.